2021年05月17日

活动回顾丨港中大深圳研究院举办中大创业者联盟「Happy Hour」创业故事:『产学研』之“创新”路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香港中文大学一直致力于探索产学研的融合路径,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技术创新及创业项目的发展,构建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

5月14日,中大创业者联盟「Happy Hour」创业访谈第三轮第八场讲座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主办,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中文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主任林煌权博士担任主持人,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众创中心的企业迈微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韦大成校友就主题『产学研』之“创新”路进行对话,讲述他从学生到科研人员的身份转变,然后又怎样将科技成果带出实验室,完成从研究到生产的转化。

迈微思的创始团队都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是一家专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设备、产品提供商。在分享环节,韦校友重点介绍了产学研创新之路的关键环节,在研究环节必须关注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研究成果的先进性;着重建立与产业的密切联系并预判成果转化的可行性的能力。以迈微思现身说法,自2006年开始做滤波器的相关调试算法研究,至2018年前已经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文章,奠定了研究成果领先性的基础。相应的调试技术已经应用于中国航天、国人通信等工业界,论证了研究成果的可行性。

另外还分享“创业三步走”的切身体验,即商业计划书是创业第一步,可从需求分析、竞争力评估、商业模式、所需要的资源几个维度梳理自己的创业脉络。创业第二步是团队的组建,强调具有共同的创业理念,彼此互相信任是创业团队的第一要素。而股权的合理分配,团队领军人物有足够的胸怀,团队分工明确也是创业团队的必备要素。创业第三步是吸引天使投资,他建议与技术工程相关的创业团队可通过搭建第一台原型机,充分展示创新技术的可行性及团队的能力,会更容易获得天使投资人的认可。同时,估算初期所需要资金量,可尝试从政府提供的创业基金、学校的创业平台对接的投资机构、同行业的天使投资、自有资本筹措等融资渠道寻找种子阶段资金。

最后,他还总结到创业地点的选择可从当地的政策支持,租金、面积及交通便利性,人才招聘,融资环境,产业及客户所在地等综合考虑。

迈微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韦大成校友分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中文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主任林煌权博士分享到,今年由港中大深圳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三届深创赛深港澳高校预选赛区暨第三届深圳虚拟大学园创新创业大赛近日举办了启动仪式。本届预选赛将面向具有深港澳高校背景的创业团队和企业(含校友企业)公开招募,我们研究院的团队将在全赛程提供科技类创业政策和人才配套解读、报名指引、赛事辅导,另有投融资对接,赛后跟踪对接等服务,为优质项目落地提供支持。欢迎港中大教授、校友、学生的创业项目和企业报名参赛,来深圳创业,还可以优先入驻我们国家级众创空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众创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中文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主任林煌权博士分享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嘉宾就提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帮助创业者更好地了解产学研的创新路径。


部分提问&解答


Q1:怎样的契机触发创业的想法?

韦校友:在学校做滤波器研发时就一直与行业有紧密接触,清楚地知道行业需要什么,有哪些关键节点。2018年出来创业,是因为当时洞察到未来5G建设会大规模推行,事实证明现在中国已经是5G建设全球最领先的国家了。因此,也建议各创业者尽早开始与行业接触,把握行业的发展脉络,才可以找到合适的创业机遇。

Q2:作为成功来深圳落地发展的创业项目,你对有意愿来深圳创业的校友有什么建议吗?

韦校友:1)深圳具有浓厚的创业氛围,对企业、个人创新的支持政策也很多,比较容易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投融资机构;2)深圳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招聘人才会比较有优势,以及有配套的人才政策;3)深圳汇聚了相关产业,这对于企业发展有便利性。如果要来深圳落地,那需要加强对本地法律法规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