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

港中大举办线上研讨会 探讨诱发地震前沿研究成果

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杨宏峰教授课题组联合主办的线上学术研讨会早前圆满举行,会议以“Impacts of Fault Zone and Fluid Injection on Earthquakes”(流体注入与断裂带对地震的影响)为题,探讨油气开采诱发地震的前沿研究成果,吸引超过300名学者踊跃参加。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职员在内地重要的产学研基地,在学研提升、人才培育、全球接轨及创新发展等方面提供发展平台,组织开展国际性论坛、学术研讨会、科研技术工作坊等各类活动,以国际性视野,促进各领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这次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杨宏峰教授主持,邀请来自该领域国内外研究机构的七位优秀学者进行主题报告,包括(排名不分先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刘亚静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陈晓玮教授、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雷兴林研究员、河海大学王毛毛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廖宗湖教授,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储日升教授,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海江教授。

诱发地震是近年来地震学研究的热点,特别是诱发地震的检测和动力学机制,如水力压裂诱发地震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举办本次会议,希望通过交流进一步加深对诱发地震成因、流体注入引起诱发地震的机制以及机器学习在诱发地震检测中的应用等问题的认识。

 

研讨会上刘亚静教授和陈晓玮教授分别结合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围绕水力压裂诱发地震的灾害评估及油气田开采对地震活动的影响等进行了分享。

雷兴林研究员则介绍与资源开采活动相关诱发地震的研究,以及对于诱发地震机理的认识;王毛毛教授聚焦四川盆地威远背斜的构造模型,与地震学观测定位相结合,解释威远地区的断层活动;廖宗湖教授通过高精度的三维地震成像,介绍威远页岩气开发区构造平面特征;储日升教授探讨四川威远地区水压致裂诱发地震震源参数研究;张海江教授分析地震和水力压裂的时空分布关系,探究地震诱发机制。

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关于油气开采诱发地震的相关科学问题的探索与交流,有助于深入了解地震的物理机制,对地震物理和地下资源开采的可持续发展,评估及预防地震风险起了积极作用。

 杨宏峰教授的研究团队  

关于香港中文大学地震学实验室

由杨宏峰教授带领的香港中文大学地震学实验室致力于研究地震孕育与发生。现组内有6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以及5名博士后(其中3人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包括:从地震观测和模拟中探究地震震源的物理过程、断裂带结速度构成像、俯冲带动力学研究。

杨宏峰教授在深圳研究院承担的项目

国家项目:

1.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全球地震的震源尺度规律及其内在动力学机制。

2. MOST-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项目名称:基于断层带行为监测的地球物理成像与地震物理过程研究,课题名称:断层带深浅部精细结构探测与方法研究,专题名称:区段2密集台阵观测与断层结构成像。

3. 地震局-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利用宾川气枪研究程海断裂带南段时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