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9日

引以为荣的“香港发明及制造” 港中大杨伟豪教授花逾十年 研发出世界级通讯科技“分批稀疏编码”


202301171673960862242223.jpg

(左起)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应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师、安眺科技联合创办人及董事杨伟豪教授、安眺科技联合创办人及首席执行官何伟中先生

 

由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卓敏信息工程学讲座教授兼网络编码研究所联席所长杨伟豪教授创立的安眺科技有限公司(n-hop technologies),联同香港应用科技硏究院(应科院 ASTRI),共同充分利用BATS,开发针对5G技术最新倡义的“集成接入及回传”(Integrated Access & Backhaul:IAB)运作应用模式。此举能帮助优化5G IAB场景,大大提升网络传输速率,以及减少因为数据掉失而产生的失真,成就智慧城市。这项由应科院、大学和本地初创公司共同参与的技术商品化合作,是“官、产、学、研”协力创新的又一成功例子。项目更呼应了香港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关于加强5G基建的政策——香港政府鼓励并支持基础网络全面快速向5G演进,及早部署5G技术以提高效率、生产力和服务质量。 

未来智慧城市不能没有的BATS

现代人的先进生活模式,早已离不开流动网络科技,参与网上视频会议、收看电视剧、智能娱乐设备、购物速递、手机应用程式通讯及视像通话等,大部份时间都需要流动网络科技的支援,当数据流失情况严重时,便会出现断续、断线、“起格”(画面不流畅)或延迟情况。所以,一个低时延及高传输效率的通讯网络,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成就智慧城市的发展亦起关键作用。 

杨伟豪教授早在2000年期间提出的网络解码编码,成为世界院校在通讯理论学说的必修课题。杨教授的研究贡献屡获殊荣,他在2021年获得电机工程界最高奖项之一的IEEE Richard W. Hamming Medal 及在2022年获得信息论领域最高荣誉的 Claude E. Shannon Award。杨伟豪教授、杨升浩教授与科研团队,经过长达超过十年时间的钻研,成功研发网络编码技术“分批稀疏编码”(BATS),从而简化了编码和解码程序,以编码器取代路由器,发送信息的“凭据”而非整个信息,令网络通讯更有效率、可靠、稳定和安全。相比传统线型网络,“分批稀疏编码”(BATS)可以提升传输速率超过十倍。 

取名n-hop technologies彰显BATS优势 

杨伟豪教授、杨升浩教授及何伟中先生为安眺科技(n-hop technologies)的创办人。何先生在资讯及通讯科技业界拥有38年丰富经验,其中长达18年时间为业界权威机构的行政总裁,全力推动资讯及通讯科技的发展。他们为公司取名n-hop technologies,顾名思义,代表了“分批稀疏编码”(BATS)的优点:传输的信息就算传经很多个无线链路,仍然能够保持高传真度。  

“分批稀疏编码”(BATS)令5G科技如虎添翼 

随着第五代流动通讯技术(5G)的成熟及普及,专利技术“分批稀疏编码”BATS的应用效能令5G科技如虎添翼。现行的通讯技术方案各有缺点,包括铺设光纤网络需要掘路,既费时亦成本高昂;无线通讯网络,如WiFi, LoRa, NB-IoT等数据传输速度慢、效能低。如果将BATS配合5G“集成接入及回传”(5G IAB)的应用模式,应用于5G基站网络或其他宽频无线回传(wireless backhaul)网络上,以光纤将少数5G基站连接至5G主网络,其他5G基站之间利用“分批稀疏编码”BATS的功能优势互通信息,一个低时延、高传输效率、又能提升经济效益的5G 通讯网络便可建立。  

“官、产、学、研”协力创新 推动香港科技成果转移 

政府一直推动“官、产、学、研”界别的合作,透过各类创新及科技基金资助,提供相互合作的发展空间及平台。应科院与安眺科技的合作,也受益于政府的资助计划及平台,包括“研究人才库”、“TSSSU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等,从而促进应科院5G科技与安眺科技及港中大的BATS创新成果之间的深度融合,以达至科技成果转化的目标。 

应科院作为研发5G技术的先驱,这次能与安眺科技联手完善通讯科技,应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师表示:“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推出措施多方面发展5G基建,并鼓励在不同行业及早部署5G技术,以支持智慧城市的应用。应科院全力支持该倡议,并协助政府提升香港作为区域通讯枢纽的地位。我们积极与安眺科技等业界伙伴合作开发创新的5G基站解决方案,包括整合‘分批稀疏编码’(BATS),推动包括应科院和大学研发成果在内的‘香港制造’技术商品化,并促进应科院、香港大学和本地初创公司的合作,发展蓬勃的创科生态系统。”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对本次合作感到特别高兴:“应科院作为创新科技署指定的资讯及通讯技术研发中心,多年来为香港的通讯科技发展不遗余力,凭借我们掌控5G科技及兴建5G基站的能力,配合杨教授的网络编码技术‘分批稀疏编码’(BATS),我们相信香港在不久将来,在有关领域能引领环球发展、蜚声国际。这也符合应科院全力支持本地大学技术商品化的愿景。将技术从研究实验室落地到市场对于我们的智慧城市发展和改善至关重要;在智慧城市中,创新将转化为满足我们需求的真正服务和产品。凭借应科院22年的商品化经验,我们一定会为我们的大学项目增加价值和信心。” 

何伟中先生说:“我们感到非常兴奋有机会与世界级的应用研究机构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合作,共同将我们的BATS技术应用到5G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蜂窝标准中。支持BATS的IAB标准将有助于5G基站致密化,它不仅提供了基站的灵活性和快速部署能力,使用多跳无线回程能够让移动服务运营商节省大量光纤连接的实施或租赁成本。该技术促进实现致密化,并且助力5G生态系统中的参与者很快推出更多对频宽容量需求无限的创新应用。” 

杨伟豪教授表示:“对于我们能够和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合作,我感到十分高兴。应科院拥有其中一支最优秀的5G研究团队,可以和n-hop互相补足。这个项目将建基于我的团队获奖的研究—网络编码,我们将共同开发一项新技术,旨在于彻底改革5G IAB中的信息通信协议。”

 202301171673960964743563.jpg


(左起)应科院通讯技术主任工程师徐英伦先生、应科院通讯技术总监招溢利博士、应科院通讯技术副总裁庄哲义博士、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应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师、安眺科技联合创办人及董事杨伟豪教授、安眺科技联合创办人及首席执行官何伟中先生、安眺科技联合创办人及高级顾问邵家健教授、安眺科技首席技术官Mehrdad Tahernia博士、安眺科技业务发展总监侯天豪先生 

BATS通讯技术改善生活 拯救生命 

至今,BATS相关的专利技术已高达11项,应用范畴广泛,例如将BATS应用于卫星通讯上,配合航天科技发展;将技术套用在水底的声纳(sonar)传输网络,用以监察水底基建项目的运作情况,克服海洋数据传输障碍;甚至可配合热气球,在偏远山区搭建空中的无线网络,或配合航拍机进入灾区,即时传输现场数据,协助紧急救援等。与此同时,杨伟豪教授与团队正准备向工程学国际权威组织“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申请将BATS纳入国际通讯的编码标准,期望进一步令BATS应用普及化,造福社会。


资料及图片来源:应科院

  

杨伟豪教授目前在深圳研究院参与的项目:

1.MOST-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应用示范类、省部联动(定向)-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应用示范-粤港澳大湾区示范网络总体架构设计及基础设施集成2019YFB1804401